2025年北京市下半学年(即第二学期及暑假期间)中小学将迎来多项重要教育事件,涵盖课程改革、招生入学、假期安排及政策调整等核心领域,本文为您分享相关信息。
2025年北京市下半学年中小学有哪些大事件
中小学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 课程启动
- 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
- 课程目标:
- 小学:体验式启蒙,培养人工智能思维。
- 初中:认知类实践,引导学生利用AI赋能学习与生活。
- 高中:综合性创新,强化应用能力与伦理意识。
- 评价机制:将课程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项目汇报、作品展示等形式考核。
- 资源整合
- 开放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等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教联体”。
- 探索“高校+企业+中学”联合培养模式,打造高阶课程,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暑假时间安排与调整预案
- 放假时间
- 义务教育阶段:7月7日(星期一)至8月31日(星期日),共8周。
- 非义务教育阶段:7月14日(星期一)至8月31日(星期日),共7周。
- 背景:义务教育阶段学期共20周,非义务教育阶段为21周,符合北京市“学年总周数不超过42周”的规定。
- 特殊情况调整
- 如遇极端天气、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校历可经教委审批后调整,家长需关注学校通知。
学位供给与集团化办学深化
- 学位扩容
- 2025年新增2万余个中小学学位,缓解学位紧张问题,保障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 聚焦初中阶段学位压力,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 集团化办学进展
- 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达70%,学区制管理覆盖率达90%,推动资源无障碍流动。
- 支持各区探索人才连续培养、贯通培养模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其他重点事件
- 校园安全与健康
- 持续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推广“双师课堂”模式。
- 教育科技融合
- 推动AI技术赋能教育,探索智能教学系统、教育机器人等应用,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