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北京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方案》,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关于实施与发展素质教育系列政策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通过实施对学校素质教育情况的督导评价,切实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强化落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督促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内涵发展,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教育督导,强化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育人全过程,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行为养成和身心健康有机结合的育人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发展素质教育
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通过教育督导引导学校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从“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要求,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培养,推动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校治理,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破解育人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形成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聚焦育人质量
质量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满足人民群众对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基本需求,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通过教育督导促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内涵发展,始终将学生放在正中央,聚焦学生获得,提高育人质量,将学校办学发展与育人质量相统一、综合改革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方式,完善课程供给,深化实践育人,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教师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四)依法依规实施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是学校办学的基本遵循,也是教育督导部门实施督导评价的重要依据。教育督导要坚持依法依规,科学组织实施。通过教育督导,督促学校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施发展素质教育各项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取得实效。
(五)促进学生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督导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学生获得,把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重点考察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劳动习惯、科学文化素质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情况;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形成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情况;学校育人体系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支持保障情况等,使教育督导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督导内容
督导评价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学校治理、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实践育人、办学成效和特色工作等七个方面,涉及22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涵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个方面。
(一)组织领导
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党政领导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遵循教育和学生发展规律,推进育人模式改革与创新。
(二)学校治理
学校要坚持依法办学,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等,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学校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落实校务信息公开、教育收费公示等制度。学校发挥家长和社会相关方面协同育人作用,加强校外安全管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三)教师队伍
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教师遵守法律法规,严于律己,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师研修,注重教师发展保障,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
(四)教育教学
学校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文化育人、养成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学校体卫、美育、劳动教育工作体现素质教育内容。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建立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提升课程建设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学校注重推进教学改革,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发挥内部督导教学诊断作用。
(五)实践育人
学校制定并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开发探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的内容与方式,积极开展艺术、体育、劳动、科技和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课内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养。
(六)办学成效
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学风良好,劳动意识与习惯建立,体育与艺术素养提升;教师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学校办学取得实效,学生学业成绩整体水平稳中有进,办学效果满意度测评达到良好以上。
(七)特色工作
学校改革创新成果符合学校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果显著。
四、督导实施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统筹组织实施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工作,坚持市级统筹、区级主责、学校主体、综合评价,确保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一)督导对象
全市普通中小学校。
(二)督导周期
按照每4年一个周期,完成一轮对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督导评价。
(三)工作职责
1.市级统筹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统筹组织实施全市普通中小学校综合督导工作,加强对各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整体推进全市中小学校综合督导工作。每年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部分区进行素质教育综合督导,选取部分中小学校实地督导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2.区级主责
各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责实施和落实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价工作,推动辖区内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负责组织实施本区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督导。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定期组织对区域内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并对各学校年度督导自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3.学校主体
各中小学校是实施与发展素质教育的主体,要按照实施与发展素质各项政策要求抓好落实。按照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督导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开展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内部督导。根据市、区督导实施方案和要求,对照督导评价标准,进行自评自查自改,完成学校年度自评报告,报送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学校接受市、区级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运用督导结果进行整改提升。
4.综合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是一项长周期工作,要妥善处理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与其它专项督导、经常性督导的关系,突出素质教育督导评价的基础性、综合性和规律性,综合运用学业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导评估等相关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结果,有效利用专项督导、经常性督导和学校内部督导的情况信息,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力求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不断创新督导评价方式,提高督导评价水平,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四)工作流程
1.市级督导评价
(1)制定督导评价实施计划和方案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年度督导评价工作方案,明确督导评价时间和督导方式、流程等。
(2)印发督导通知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前90天向被督导区印发综合督导通知,确定实地督导中小学校名单。
(3)实施督导评价
被督导区根据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通知要求,做好总结自评工作,并通知被督导学校做好自评工作,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督导评价专家组在各区、学校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区级教育督导数据、信息系统采集数据,深入被督导区听取工作汇报、查阅相关档案材料等。选取部分学校,通过听取汇报、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问卷调查、随堂听课、召开座谈会和查阅档案材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和评价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4)结果反馈与整改落实
督导评价结束后,形成市级督导评价报告,向被督导区政府进行正式反馈,并根据区、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核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5)强化结果使用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结果,将作为市级有关部门对各区政府考核和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各区教委和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据。
(6)总结提升
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宣传推广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功经验,总结改进督导评价实施方式,不断提升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水平,促进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发展。
2.区级督导评价
实施过程要尊重学校的主体地位,广泛吸纳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提高教育督导的社会参与度。
(1)制定实施工作方案
各区根据市级督导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各区具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有计划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明确督导评价标准,建立督导评价队伍,组织实施综合督导评价工作。
(2)开展区域督导评价
各区结合实际,在学校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通过深入学校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结合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监测数据,开展综合督导评价。
(3)督促学校贯彻落实
各区要指导学校认真落实市、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指导学校制定素质教育内部督导实施方案,建立内部督导工作制度,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督导评价。
(4)促进整改提升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完成对学校督导评价后,形成督导评价报告,及时反馈被督导学校,并督促学校整改落实。市级督导评价结束后,根据市级督导评价整改建议,被督导区制定整改方案,并督促学校整改落实,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3.学校内部督导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要求,明确学校发展素质教育工作思路,通过教育督导促进和引导学校在优化学校治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育人等各方面持续发展,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
(2)做好自我评价
各学校要定期开展素质教育内部督导,对照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评价,建立以学校为本的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明确内部督导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督导方式等,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素质教育内部督导工作。
(3)加强整改落实
各学校针对督导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及时进行整改。
(4)促进育人质量提升
学校内部督导工作以提高育人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获得作为衡量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核心。通过开展学校内部督导,促进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将其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各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将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工作,通过实施对学校素质教育情况的督导评价,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切实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的指导,结合本区实际,加强工作谋划,明确职责任务,认真组织好区域内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
(二)强化基础建设
各区要加强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的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督导评价制度,研制督导评价测量工具,构建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督导评价专家队伍,加强督导评价专家队伍的培训,建立督导评价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充分利用监测数据,客观准确地评价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三)加强统筹协调
各区要注重加强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的统筹协调,各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加强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
(四)加强结果使用
各区要高度重视督导评价结果的使用,有效发挥督导评价的作用。各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区政府报告素质教育综合督导情况,并向区教委通报督导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社会公布督导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各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将素质教育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对中小学校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政府、教委、学校(教育机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修订)的通知》(京教督〔2014〕4号)同时废止。
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分值 |
一、组织领导 (12)
|
(一) 党的领导 (4) |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加强北京市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落实常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教职工思想状态调研,创新工作方法;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2 |
2.建立党政领导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党政领导沟通协调机制;落实校长责任制,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学校领导班子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端正、教育观念先进、业务能力精良、工作作风扎实。 |
2 |
||
(二) 办学方向 (6) |
3.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时代精神等;注重办学思想与理念提炼,形成稳定的办学思想体系与实践运行机制。 |
4 |
|
4.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着力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选择,推进育人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互联网+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2 |
||
(三) 发展规划 (2) |
5.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办学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规划制定过程有多主体参与,经教代会审议通过,符合法定程序,得到教职工认可。 |
2 |
|
二、学校治理 (12)
|
(四) 依法办学 (7)
|
6.坚持依法办学,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严格执行招生入学和学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控制学生辍学;依据政策规定接收适龄残障儿童随班就读;不设重点班;严格禁止违规补课;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现象。依法依规对学生实施奖惩,建立落实校内学生权利救济制度。 |
2 |
7.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明确学校办学宗旨,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章程执行机制,明确部门岗位职责,规范议(办)事的规则及程序;完善学校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督导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督导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
3 |
||
8.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人防、物防和技防等措施到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学校无安全隐患,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
2 |
||
(五) 民主管理 (3) |
9.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教师对学校重要工作和事项的知情权;保证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民主权利;认真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重大问题审议,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
2 |
|
10.执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学校公众意见收集渠道畅通;落实教职工关于学校发展改进意见与建议。 |
1 |
||
(六) 社会参与 (2) |
11.发挥家长和社会相关方面协同育人作用。完善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校园开放日、资源合作、议事咨询等方式,联合家长、社区代表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学校治理,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 |
1 |
|
12.加强校外安全管理。主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及社区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推进校园周边环境与秩序整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
1 |
||
三、教师队伍 (16)
|
(七) 师德师风建设 (4) |
13.教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洁得体;严于律己,廉洁从教;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
2 |
1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注重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责任感;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引导教师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完善师德考评与监督,实行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 |
2 |
||
(八) 专业化发展 (6) |
15.遵循教师发展规律,促进教师成长。加强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形成发展共同体;加强青年教师和后备骨干教师培养;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
3 |
|
16.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课程标准学习与研究;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学科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应用能力;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校本教研;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教师阅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
3 |
||
(九) 发展保障 (6) |
17.为教师发展服务。完善教师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待遇保障机制;关心教师生活和身心健康,丰富教师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条件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
3 |
|
18.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体系,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优化教师培训课程,创新教师培训方式,促进教研、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跨校跨区联合教研等方式,推动教师自主学习和研修方式变革;支持教师参加相应培训,落实教师五年内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
3 |
||
四、教育教学 (37)
|
(十) 德育工作 (9)
|
19.健全德育管理机制,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
2 |
20.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加强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分学段确定德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统筹资源,制定德育计划,提高实效。 |
3 |
||
2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交流;积极开展德育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成果,借鉴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提升德育队伍专业化水平。 |
1 |
||
2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强德育课程管理,落实好德育课程育人目标,提高德育课程质量;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 |
1 |
||
23.坚持文化育人。挖掘校训、校歌、校徽、校史育人价值,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橱窗、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德育阵地作用,通过升旗、入团、入队等仪式活动,结合学生入学、毕业、成人等重要节点,加强价值引领与文化熏陶;加强年级和班级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立良好师生与生生关系,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
1 |
||
24.注重养成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多种实践途径、形式和细节要求,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待人接物、意志品质等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
1 |
||
(十一) 体卫工作 (6)
|
25.加强体育工作。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体质健康监测;有效保障并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改进体育教学方式,上好体育课和课间操;建立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引导学生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
3 |
|
26.加强卫生工作。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按要求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与食品安全及青春期保健等教育;做好眼保健操,开展学生视力不良等疾病的防治教育,有效控制学生近视新发率;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引导超重(肥胖)学生建立良好饮食和锻炼习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
2 |
||
2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教师持证上岗,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科学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
1 |
||
(十二) 美育工作 (4) |
28.开好艺术课程。贯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好艺术类课程,配齐教师,保障艺术教育器材、场地;积极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和素养。 |
2 |
|
29.丰富艺术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促进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普及开展;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发展学生艺术特长;每学年举办校园文化节,为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
2 |
||
(十三) 劳动教育 (2) |
30.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强化劳动观念,树立崇尚劳动的文化风尚;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针对不同学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劳动;重视劳技课程建设及与多学科教学活动整合;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形成家校合力;保持劳动教育的持续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
2 |
|
(十四) 课程建设 (4) |
3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依据课程标准和市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符合课程标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
2 |
|
32.提高课程建设能力。根据地方、社区、学校资源条件,开发和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校本课程。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重点,引导教师开展课程理论、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提升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统整课程、落实课程的能力;科学编制课程纲要,研制课程实施手册;规范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设的审议与评价。 |
2
|
||
(十五) 教学实施 (8)
|
33.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和策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采取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作业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性。 |
4 |
|
34.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注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注重采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尊重学生差异,关注教学公平;注重课堂引导与问题设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实际获得感。 |
2 |
||
35.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校领导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改革前沿动态;积极深入课堂,带领教师开展学情分析、课程整合、学习评价等研究,破解教学难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培育教学改革典型,引领教学改革方向。 |
2 |
||
(十六) 质量监控 (4) |
36.建立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建立常规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评价等制度;规范课堂教学、 和评价工作;严格控制作业量及 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明确,职责清晰,教学秩序井然。 |
1 |
|
37.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发展情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
2 |
||
38.发挥内部督导教学诊断作用。针对学科学段特点,统筹课程、教学、 等环节,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注重收集师生、家长反馈意见,综合运用各类质量监测信息、数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
1 |
||
五、实践育人 (8)
|
(十七) 实践课程 (4)
|
39.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发展纲要》,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落实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与方案;研制学校课程方案,加强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实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加强过程管理,规范课程实施与学习环节;注重课程开发,逐步形成学科内综合及跨学科综合多主题、多层次系列课程。 |
2 |
40.注重开发探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的内容与方式。课程内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科内、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学科实践课程突出实践性、探究性,避免用学科内容简单替代;注重采取动手实践、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动态生成、多元评价;组织教师开展课程研究,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校外课程的设计和应用。 |
2 |
||
(十八) 实践活动 (4) |
41.有效落实活动育人。丰富学生实践活动资源,制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年度计划和活动方案;发挥社会大课堂等学生实践基地育人功能;落实“一十百千”工程、“四个一”等学生教育活动;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学生开展艺体、科技、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课内外主题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设计与管理,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养。 |
2 |
|
42.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落实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注重基于问题的、实践的、开放的、探究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开发;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
2 |
||
六、办学成效 (15)
|
(十九) 学生发展 (7)
|
43.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向;民主法治观念、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等普遍增强;形成劳动创造幸福和尊重劳动者的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增强;涌现出多种类型的优秀学生典型;学生获得不同级别的表彰、奖励和荣誉的人数逐步增多。 |
2 |
44.形成良好学风。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等良好日常学习习惯;乐于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主动探究、善于合作;能自主学习、自主规划,具有良好阅读习惯;能互帮互学,诚实守信,不作弊;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肯于接受帮助;能克服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学校育人理念能够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 |
2 |
||
45.体育与艺术科技素养提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审美情趣健康,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爱好或特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良好水平。 |
2 |
||
46.学生学业成绩整体水平稳中有进。在国家、市、区各类教育质量监测中,监测结果达到同类学校较好水平。 |
1 |
||
(二十) 教师发展 (4)
|
47.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培养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师德师风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满意度高。 |
1 |
|
48.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与方法;骨干教师队伍梯队基本形成,在市、区、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教师获得荣誉称号和不同级别教学、科研奖励的数量有所增加;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满意度高;教师职业状态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
3 |
||
(二十一) 学校发展 (4) |
49.学校办学取得实效。学校发展规划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规划目标得到实现;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突破;与社区、家长建立起良好互动关系;积极引进和利用外界资源为学校服务,取得良好效果。 |
2 |
|
50.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认可,获得不同级别的表彰、奖励和荣誉数量增多;办学效果满意度测评达到良好以上。 |
2 |
||
七、特色工作 (附加分10分) |
(二十二) 创新发展 (10) |
51.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成果显著,符合学校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素质教育实施与发展取得突破,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得到师生、家长广泛认同和肯定,在区域乃至更大范围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社会认可度高。 |
10 |
说明:综合督导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基本标准为:A.指标要求全面落实,成效好,有特点;B.指标要求基本落实,成效较好;C.指标要求未全面落实,成效一般;D.指标要求多数未落实,无明显成效,或出现重大问题。
定量评价要根据各指标的内容、权重分值和评分细则,确定指标的实际得分。在确定各项三级指标实际得分之后,计算基础总分。基础总分满分为100分。另附10分附加分,主要考察学校在特色发展、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酌情给予1—10的附加分。
以学校综合督导获得的基础总分评定等级:A级:基础总分≥90分,评为优;B级:90分>基础总分≥75分,评为良;C级:75分>基础总分≥60分,评为合格;D级:基础总分<60分,评为不合格.
声明:本文来源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