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9月,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五年间增幅15%,办学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并持续扩大,位居全市16区之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学区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不断得以实现;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十三五”时期的五年里,海淀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作为海淀区“命根子”和“金名片”的历史定位更加明确。
到2022年预计新增学位1.8万余个、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继续推进学区制改革……
“十四五”时期的未来五年,海淀区将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11月18日召开的海淀区“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教育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海淀区发布了近五年来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对未来五年的初步思考,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对海淀区“两新两高”战略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超90%中小学生就读优质校 顶层设计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海淀区教委和教工委结合“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重点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公平。
多措并举解决“入学难”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顺利完成48个基本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新增中小学学位13760个;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区教委通过新建小区配套园、改扩建、以租代建、探索合作办园、中小学附设幼儿班等形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十三五”期间共增加2.8万个学前学位,其中普惠性学位增加1.64万个,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2%,破解学前学位不足引发的“入园难”问题。
屠永永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在下大力气扩增学位,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同时,也把解决入园贵问题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步推进,采取了保住存量、扩大增量、调整结构的措施。
整体看,全区学前教育普惠率大幅提升。但海淀区学前教育体量大、类型多、情况复杂、历史问题和现实矛盾交织,仍需下大力气解决问题。下一步,我们会认真梳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经验,巩固发展成果,重点构建“三个体系”,把发展普惠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改革创新,构建科学的区域学前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布局,构建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内涵,构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
学区制改革促进均衡发展
以学区制改革为切入点,形成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 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区域内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学区制的成功经验,被评为全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
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
不断细化实施“六年一学位”政策,积极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逐年提出政策预警,强化预期引导,确保教育招生平稳有序进行。
孵化优质教育新品牌
稳步推进教育集团、对口直升等办学模式创新,以名校为核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全区36所学校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新增13对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学校。五年来,新增27所学校(校址)全部纳入教育集团管理,全区纳入教育集团的中小学校(校址)已达到131所,带动了一大批薄弱校转型发展、新建校高起点发展。2020年,海淀区中小学生在优质校就读比例超过90%,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戴文胜:海淀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舞台,学生的成长都是多元化的。教育增值力也不能单一地看高考成绩,海淀教育引用第三方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已经实施五年。
成立教育集团初期,我就想过这样的问题:造血与输血。尊重规律,协同发展作为原则,我们要实现造血功能,虽然这样发展会慢一些,但符合规律。当时我提出四个尊重:即尊重学校原有优秀文化、尊重每一个人辛苦付出、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校际和学生的差异性。进而,我们致力于营造“志同道合,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集团办学文化。
打造北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
“筑巢引凤、南北同步”。目前,已有清华附中、中关村三小等9所优质学校在北部办有12所分校,为北部地区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国际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多元
基本建成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中外课程融通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13个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不断提升,国际教育水平与海淀区域定位更加协调。
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立德树人”全面落实
过去五年,海淀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育人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在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获得者中,海淀学生占比超70%。高考成绩逐年不断攀升,在全市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海淀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试验区,创建区级校园足球实验学校90所,组建了海淀区中小学冰雪运动联盟,建立了“冰雪运动试点学校”50所,创建了27所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19个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37个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
推进课程教材和评价改革
2020年,海淀区成功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为引领后十年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创学科督导,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专项督导,海淀区成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互联网+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海淀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成立了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打造“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联盟。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人才为本 全面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建设是持续擦亮海淀教育“金名片”的关键手段。“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实施卓越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名校长、名师队伍建设,为初任期、发展期、成熟期、教育家型的书记校长分别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涌现出李希贵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基础教育名校长和名教师。深化教育人才储备库改革,目前在库人员719人,累计将近千名教育急需人才纳入储备库。
新增学位近4万个 为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创新人才
未来五年,海淀区将继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建设高水平均衡化教育强区。
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继续加快教育设施建设
海淀计划实施基建项目50余个,预计完成建设总规模106万㎡,总计可新增中小学及学前学位近4万个。其中,20余个项目将在2021和2023年完工,预计可新增学位1.8万余个。
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通过目标引领和机制建设,为每一所成员学校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点,实现“一校一特色”。充分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主体地位,为学校创设宽松环境。用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王方:近年来,海淀区在保证学校依法依规办学前提下,放管结合、鼓励创新,激发活力,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充分授权赋权、实施多元评价、建强教师队伍等方式,系统性保障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推进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以综合改革项目引领,探索学校自主发展、自主提升新机制;充分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主体地位,为学校创设宽松环境;实施多元评价,发挥导向作用,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
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海淀教育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服务。
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将继续推进学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规范管理,加快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助力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来源于海淀教育,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