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方案》体现了海淀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站位、高融合;《全面加强海淀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突出“育人”和“育才”的两统一,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月27日,在海淀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会上,区教委主任王方对区教育系统新近出台的心理健康教育文件进行了解读。
王方表示,《工作方案》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作为教育核心目的,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核心工作并加以实施。为此,区教育系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两委机关13个科室、4个直属单位参与其中,从职能定位、运行机制、工作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共同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好务。
同时,《指导意见》将关键任务定位在加强学校统一组织领导、补齐心理教育健康课程、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家校社共同体等建设上,从学区、学校、学生、家长四个层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措。
学区层面
1.建立学区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组,做好本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协调、规划制定、监督检查落实,并联合教科院为各校提供心理教育资源支持和专业服务。
2.研究、规划和制定学区心理危机事件处置方案,组织学校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全面细化工作流程;加强与属地、医疗机构联动与配合,为学区内各校提供干预、转介、处置等专业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区域内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学校层面
1.建立以书记、校长(园长)为组长、副校级干部或主管主任为副组长、德育干部(干事)及心理教师等为组员的专项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按要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自查自纠工作。
2.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中小学每学期至少开设8-10课时心理健康活动课,所有年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1次心理教育专题活动,在毕业、升学、 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3.优化学生心理辅导干预体系,包括:
▪ 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向学生开放,小学每天不少于1小时,中学每天不少于2小时,假期可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
▪ 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专职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专兼职心理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提升情绪识别与疏导、谈心谈话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 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制定专项方案,做到心理危机干预有队伍、有预案。发挥班级-学校-家庭工作网络,在重大心理事件发生时,做到及时发现、妥善应对、适时转介。
学生层面
1.对每一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排查与评估。通过座谈、辅导等形式,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筛选出高危预警名单,建立校级危机学生档案库并上报至区教科院“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危机管理平台”。指导班主任在假期通过“一对一”线上家访进一步开展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重点关注已确诊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疏导与转介,及早化解心理困惑与问题。
2.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实施“一人一策一方案”。已确诊心理障碍、未确诊但心理异常明显的学生群体,各学校要实施“一人一策一方案”,做到一人一档、一对一跟踪、一人一措施。
家长层面
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培训与家庭教育指导,介绍亲子沟通策略方法。通过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将丰富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推送给学生及家长,形成育人合力。
王方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用更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构建彰显海淀特色、更具教育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会议还通报了《海淀区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调查与研究项目》情况。
据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介绍,此次调研面向全区中小学展开,12.4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调研。调研通过情绪状态、积极心理品质、压力状况等多指标,热爱学习、学习效能感、自我控制等多纬度,摸底了解了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调研将形成一份区域总报告、246份学校分报告以及心理健康风险报告,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吴颖惠还从科学对待测评结果、建立预警人群台账、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依托大数据加强对风险信号的识别、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优化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推进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动态测评、构建扎实的支持系统等八个方面,对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建议。
声明:本文来源于海淀教育,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