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是怎样的一所学校?怎么查看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相关信息?幼升小家长如何了解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呢?北京幼升小网整理相关内容。
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创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前身是前清义塾。光绪九年学校由“前清义塾”改为“正红旗官学”, 是当时的八旗学校之一。之后,学校随着历史演进,又先后更名为“八旗高等小学堂”、“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北平市立第四小学堂”、“北平市立报子胡同实验小学校”、“北平师范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等。1972年因西师撤消,学校按地址改名为“西四北四条小学”。2015年11月,依北京市西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经区编委会研究决定,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学校自创建至今,已经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京城最古老的小学之一。学校地处北京市平房保护区内,有四址教学区,校址跨越西四北三条和西四北四条两条胡同。是我国尚存最古老、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校舍之一。校舍为老北京四合院式建筑,红砖灰瓦,错落有致,栉风沐雨百余年,风采依旧。校园院中套院,古槐参天,花木葱茏,古朴典雅,独具风韵。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历来有“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早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报子胡同实验小学就以“知耻自励,存诚不欺”,为校训,寓意深刻。每日朝会同学集体背念,教育学生形成应有的品德。北师一附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校训更是今朝师生趋美向善、追求高尚的座右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走特色发展之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和“师生可持续发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走科研兴校之路,实现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提升办学质量,形成了务本求实的传统和严谨扎实的教风、学风。
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工作亮点,努力挖掘校园文化底蕴,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环境的布置彰显学校蕴藏的文化底蕴。学校大门上,一幅“旭日东升”图寓意学生蓬勃成长,学校蒸蒸日上。一幅齐白石的“世世清白”图,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在这所古香古色的百年老校中,学校的窗户上有文章、金文、小篆,从汉字的演变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学校的房梁上有故事,从孔子拜师、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20多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经典故事中,学做人的美德。学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编写《汉字与美德》校本教材。教材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家、国、美、善”十二个字为核心,引导学生讲故事、诵经典、学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设立“董浩叔叔读书奖章”,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学美文、诵经典”为主题举办校园读书节。学校开设特色艺术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将面塑、剪纸、木偶、皮影、空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人请入校园,开设非遗课程,学习传统文化。聘请专业教师组建合唱、舞蹈、军乐团、中国鼓等学生社团。
这所京城最古老的小学之一,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荣耀的学校校史、严谨的治学态度、校稳定的师资队伍、四合院风格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凸显传统文化特色发展道路为基石,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正进一步改革创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原校长汤世雄同志为学校题写的“百年老校历沧桑,万千学子遍四方,昔日桃李已成材,今朝百花更茁壮。”这便是这所百年老校真实的写照。百年老校——育人之沃土,英才之摇篮。
声明:本文来源于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